清明节,又称踏青节、行清节、三月节、祭祖节等,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。清明节源自早期人类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,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。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,既是自然节气点,也是传统节日,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,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,至今不辍。
根据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》,清明节:4月5日放假,共1天。
1.注意天气变化,清明气候变化大。
2.避开景点游客高峰期,方便旅行。
3.文明扫墓,文明扫墓,绿色扫墓。
扫墓祭祖是清明的重要内容之一。清明扫墓,即为“墓祭”,谓之对祖先的“思时之敬”,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,其习俗由来久远。
梨花风起正清明,游子寻春半出城。
清明时节,气候怡人,扫墓也要去到郊外,在追思祖先之余,人们也会在烂漫的春光里,徜徉、漫步,享受这大好的时光。
清明前后,春阳照临,春雨飞洒,种植树苗成活率高,成长快。因此,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,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“植树节”。
风筝又称“纸鸢”、 “鸢儿”,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。人们把风筝放上蓝天后,便剪断牵线,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,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
来源| 360词条 百度百科
编辑 | 李夕然
审核 | 李 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