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平衡科技创新与伦理责任,挑战是什么?在科技伦理论坛圆桌环节,专家们各抒己见。
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克表示,最大的挑战在于是否拥有将强烈伦理意识和创新能力相结合的人。只有那些能将伦理和创新紧密结合的人,才能有效推动科技创新朝着负责任的方向发展。
“我们正处在多元价值时代,一方面要包容多元;另一方面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要达成共识变得困难。”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王国豫说,大家都意识到负责任创新,但在具体落实时,距离负责任的行为还有很大差距,这是很大的挑战。
就在两个月前,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制定发布《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》,力促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健康发展。
“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成为科学家的‘特权’,这其实给我们提出了责任问题。”北京协和医学院生命伦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翟晓梅强调,科学进步推动医学发展,是人类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价值所在。但它同时产生重要的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,特别是人类生殖系基因编辑技术的临床应用面临的风险,不可能局限在某个国家、某个共同体、某个社会,因为它是可传递的,可能给人类带来重大风险。
在翟晓梅看来,作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分委员会编制的第一份伦理规范,《人类基因组编辑研究伦理指引》最大的特点是将不同科学活动面临的伦理挑战做了区分,无论是体外实验室研究、临床前研究、临床应用,还是体细胞的研究和生殖细胞的研究。与此同时,伦理学的考量应该是动态的,需要动态评估安全性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