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从会上获悉,2024年,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,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%左右,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、工业软件、基础软件发展取得长足进步,中国“灯塔工厂”数量占全球比重超四成,智能产品、直播电商等成为消费新热点。数字政务服务升级,数字政府在线服务指数继续保持全球领先,各地区各部门共享政务数据超过5400亿次。数字社会幸福感增强,全国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迭代升级,互联网医院数量超3300家,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地市和县区,社会保障、适老改造等数字服务加快发展。
与此同时,统一开放、繁荣活跃的数据市场正加快构建。2024年,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,同比增长30%以上,场内市场数据交易规模同比实现翻番。我国数据资源生产总量持续攀升,2024年同比增幅预计超过20%。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上线以来,截至3月30日,已经审核通过的登记数据达700项,涵盖的存储数据规模达到239.23TB。
目前,国家数据局正推动研究制定41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,组织北京、上海等18个城市开展可信数据空间、数场、数联网、数据元件、区块链、隐私保护计算等6种典型技术路线先行先试。
刘烈宏表示,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和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是同向发力、同频共振的。国家数据局将逐步完善数据市场规范,构建数据流通交易标准体系,细化流通交易规则,推动发布数据流通交易标准示范合同,降低数据流通交易制度性成本,提升数据流通交易效率,更好地助力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。
“‘人工智能+’行动到哪里,高质量数据集的建设和推广就要到哪里。”刘烈宏表示,高质量的数据供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不竭动力。基于我国海量数据资源和丰富应用场景的优势,要加快推动数据要素和人工智能产业赋能、终端应用和场景培育相结合。积极引导做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工作,进一步推动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。要充分利用好西部的绿电资源,今年年底要实现60%以上新增算力在国家枢纽节点集聚,新建大型数据中心使用绿电占比超过80%。